行业新闻
认证报告“张冠李戴”,关键流程竟遗漏
一家认证机构因在审核报告中“动手脚”,导致企业质量手册与实际流程严重不符,最终被监管部门重罚5.45万元!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认证行业的合规漏洞,更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纸上合规”终将付出代价!
决定书详情
事件回顾:认证报告“张冠李戴”,关键流程竟遗漏
2025年2月,什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线索:中亿联合检验认证(成都)有限公司在对达沃克斯(四川)微电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出具的《管理体系审核报告》中记录的生产工艺流程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手册》完全“对不上号”。
问题核心:达沃克斯的实际生产工艺包含“塑封流程”(如贴膜、切割、电镀等),但认证机构在报告中却遗漏了这一关键流程,转而记录了企业正在试产的IGBT新工艺(未纳入质量手册)。更离谱的是,报告中“外包过程”和“特殊工序”的描述也与实际不符,甚至颠倒了部分流程顺序。
违规后果:这一疏漏直接导致企业认证文件与实际生产脱节,严重违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真实性原则,涉事认证机构被认定为“遗漏认证规则规定程序”,构成违法。
执法重拳:5.45万元罚单+整改令,认证机构“栽跟头”
什邡市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对中亿联合检验认证公司开出严厉罚单:
没收违法所得4500元(认证服务费);
罚款5万元;
责令立即整改,更新审核流程并确保与实际一致。
监管部门强调,认证机构是质量体系的“守门人”,若为降低成本或简化流程而“偷工减料”,必将面临法律严惩!
行业警示:合规不是“纸上游戏”,企业如何避雷?
此次事件暴露出认证行业的三大风险点:
1. 文件审核走过场:认证机构未核对企业手册与实际流程的一致性,导致报告“失真”。
2. 新工艺管理混乱:企业试产IGBT模块却未更新手册,认证机构“盲目跟风”记录,埋下隐患。
3. 外包流程监管缺失:报告中错误标注“外包过程”,可能掩盖供应链风险。
专家建议:
企业:定期更新质量手册,确保与生产实际同步,避免“新旧流程混用”。
认证机构:严格遵循认证规则,杜绝“形式主义审核”,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复核。
网友热议:罚得轻了?评论区炸锅
事件曝光后,网友纷纷吐槽:
“罚5万太少了!认证造假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威胁消费者安全!”
“建议建立行业黑名单,让违规机构无处遁形!”
“企业自己也有责任,为什么不及时更新手册?”
结语:一张5.45万元的罚单,揭开了认证行业“重流程、轻实质”的疮疤。无论是企业还是认证机构,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才能真正筑牢质量防线。否则,下一个“翻车”的会是谁?
热点信息
-
根据信用中国等官网显示,近日,三家认证机构因在服务认证等相关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服务...
-
信用中国官网显示,中泰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因在监督检查工作中不予配合和协助拒绝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被处罚...